傳染病威脅大自然界生物的生存,也危害人類生命安全。
Photo Credit: AP IMAEGS / 達志影像這書甫出版即成全城熱話電影曾在香港上演,中文譯為《矯枉過正》,可能就是指外間對米芙蒂太矯枉過正,埋沒了她的童真和直率。
《Axolotl Roadkill》直譯就是《墨西哥鈍口螈在路上遇害》。她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,母親在她13歲時因酗酒離世。她與父親和一兄一姊同住在一家狹小的住宅內。有的卻是自幼反叛,無心向學,生活懶散。德國年輕作家海格雯(Helene Hegemann),在2010年她18歲時出版過一本轟動全德的話題小說,名叫《Axolotl Roadkill》。
這書同年被製作成舞台劇,幾年後更拍成電影,由海格雯親自編導。米芙蒂不愛讀書,只愛流行樂和跳舞,經常逃學,在家裏則常常播起嘈吵的樂曲。女性受到殺害的案件數量增多,其實也具備正面影響, 能使政府當局介入並意識到問題的存在。
被強暴的女性則有5.4萬人。隨著巴西國內謀殺率降低,由於家暴或是性別差異因素,使女性遭受殺害的案例——兇手經常是男性以及她們的枕邊人——正在攀升。布耶諾也指出:「多數女性遭到謀殺的案件起源自家暴,這股趨勢正在上升。黑人女性教育水平較低,多數在住在郊區,使她們難以接觸公共服務。
根據布耶諾的看法,殺害女性時所使用的武器,是加害者處在憤怒情緒下能找得到的任何東西。黑人女性所領取的薪資和教育水平相同的白人女性相比,卻比較少。
身為一名律師和基督教福音教派牧師,眾所皆知,阿爾維斯對女性權利和性別認同等議題採取保守立場,這樣的立場通常起源自她的宗教信仰。2015年巴西將謀殺女性的犯行納入刑法。巴西公共論壇執行長薩米拉・布耶諾(Samira Bueno) 多年來為了「暴力地圖集」(Atlas of Violence)分析暴力案件數據,「暴力地圖集」是一項建立已久,針對巴西暴力案件進行研究的年度報告,由巴西應用經濟研究所(Ipea)出版。進口和轉手槍枝的程序也受到簡化。
這也是為什麼此類議題在巴西如此獲得重視。根據暴力地圖集,2017年遭到殺害的所有女性中,超過65%是黑人女性。今年二月,她提倡以禁慾作為避免青少年懷孕的策略,忽視當中有許多人是受到強暴才懷有身孕。她補充:「無論何時,當我們看見導致女性死亡的暴力案件數增加,這是指當中的受害者為黑人女性。
布耶諾指出: 「種族和階級是理解性暴力的關鍵因素。」布耶諾認為這是巴西歷史上相當特殊的一個時刻:「我們從來沒有過那麼多項處理女性遭施暴的法律。
同時,一則允諾將給予家暴受害者經濟上支援的法案,則在參議員延宕了七年之久。這是很重要的進展,但我們必須認清,法律並沒有改變行為。
她透過電話接受全球之聲訪問時表示:「在這種情況下,總死亡人數是一個絕對數字,然而女性遭謀殺的人數卻是可變動的,因為它取決於調查人員在犯罪行為發生時,如何去解釋(定義)該犯行。真正被需要的是態度和行為的改變以及對問題的認知。巴西人權、家庭暨女性事務部(The Ministry of Women,Family and Human Rights〔MMFDH〕)部長達瑪烈斯・阿爾維斯(Damares Alves) 一直以來擔任政府針對性別暴力議題的發言人。然而根據巴西當地媒體集團Grupo Estado的調查,政府撥予「女性祕書處(The Womens Secretariat)——一項設法協助性暴力受害者的方案」——則從2015年的2500萬美元降到2019年的110萬美元。即使法律已明訂,倘若被害人懷有身孕、身為殘疾人士或者年齡在14歲以下或60歲以上,加害者得面臨更嚴峻的刑罰,當前謀殺女性的罪行仍在所有謀殺案中持續惡化如「無訟」提供法律諮詢服務、會員交流、AI聊天機器人等多角經營。
律師媒合在各國蒸蒸日上,惟在我國卻因為律師倫理規範而受限。近來卻因大企業常涉訟於歐美國家,而開始重視E-Discovery。
另外法律工作的部分重複性也讓AI得學會草擬契約,或審閱既有契約,藉由大量學習可提高準確率,且低廉成本令科技公司也能藉此搶佔低價法律服務市場,藉由低成本提供法律服務,促進民眾對法律服務的進用。如幅銳態科技公司(FRONTEO)提供E-Discovery支援(eディスカバリ支援)服務,且將該公司開發之AI技術應用於其中。
例如Relativity公司與AI創業公司Veritone合作,將AI用於分析影音證據資料、自動翻譯、客戶管理等,大幅省去證據開示的人力成本。律師媒合平台則可能存有支付介紹人報酬或不實宣傳之疑慮。
」利用AI執行類似業務,會不會違法?在美國同一事實在不同的州卻有不同見解。其次為法律分析與案件管理。2. 日本 日本雖亦有證據開示規定,惟常被實務忽略。國家層面,2017年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」預期建設智慧法庭與其他舉措,以加強司法智慧化,中國從官方到民間對Legal Tech的野心可見一班。
技術引進是利是弊?如果引入,會對產業造成什麼影響? 節省成本、提升效率是利用科技的原動力,典型的律師事務所是由頂端數名合夥人帶領大量基層,然而基層多數工時都在進行法律資訊檢索或實地查核(Due Diligence)等低報酬工作,省去這些人力,等於省卻大筆成本。亦有刑事案件預測系統「法狗狗」,透過選定犯罪相關參數即可獲得涉及法條、預測刑期與類似案例。
以下將概述美國、日本、中國、台灣較為常見的Legal Tech服務,及AI於Legal Tech服務之應用: 1. 美國 美國龐大法律服務市場吸引眾多Legal Tech,尤其訴訟中證據開示(Discovery)程序與法律資訊檢索龐雜,使這些高成本、低效率的工作引來替代方案。即便AI也不能給出完美答案,而AI的不可解釋性,先天使判決或法律意見不具備理由,更是法律服務不可接受的。
最不容易受到影響的業務為出庭、事實調查與法律寫作。相同的案子在密蘇里州則被認為違法,在我國還未見類似判決。
2013年「律評網」亦因同樣理由鎩羽而歸。文:莊弘鈺、李函諭|編輯:蕭為程 2017年,湯森路透(Thomson Reuters)公布一份關於法律科技(Legal Technology,下稱Legal Tech)之調查報告,內容指出外國律師事務所開始使用科技協助處理法律事務,且線上法律服務產業也迅速擴張中。但因資料多以日文書寫,英文系統無法適用,因而開啟亞洲市場。而律師媒合發展較早,例如「律師.com(弁護士ド ットコム)」即是諮詢及律師媒合平台,2016年更利用IBM華生(Watson) 日語版著手開發法律案件問答,成為日本首個開發此服務之公司 3. 中國 從「互聯網+」開始,法律界便逐漸加入互聯網概念。
但多數AI需要大量資料訓練,法律資料卻先天不足,例如:資料庫不充分,或文風不同難以判讀,且法律不像醫學或物理有明確事實,案件理解依賴觀察者的解讀,將帶來客觀性疑慮,遑論法律意見開放。Dana Remus & Frank Levy於2017年所做的研究顯示,AI影響最甚的工作類別為文件審查,即是判斷文件內容是否為對造請求之事,再作出對應。
市場媒合服務雖受限,不過近來卻有「Lawsnote」公司,提供有「關聯度分類演算法」之法律資訊檢索,比起傳統搜尋方法更加智慧。南卡羅來納州在2013年的Medlock v. LegalZoom.com案認為,被告公司利用AI產出表格給客戶填寫而僅是一種「輔助」 ,而不是法律服務。
即便Legal Tech的定義尚在未定之天,AI卻已經長驅直入這片沃土。而IBM則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個AI律師ROSS,目前多被用於破產、智慧財產權、勞資爭議之法律資訊檢索工作,儘管應用領域有限,然而數據顯示它能替代傳統律師70%的工作,並能幫助律師起草其所需要之法律備忘錄(Memo)。